奥廖尔战役:60万大军精锐越打越绝望德军士兵:苏联人像打不完

1941年9月,德军在攻占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的基辅后,集中兵力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进攻。此时的局势对莫斯科其实是不利的, 从6月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以来,苏军便一直在后退。不幸的是基辅战役中,由于判断失误主力被包围,共有66.2万人被俘。

这场前所未有的大败,几乎打进了整个西南方面军,其司令员基尔波诺斯都在战斗中身亡。基辅一战后,苏军已没有更多的后备力量,能包围莫斯科的大约是83个师共80万人。这其中只有25个师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和战机,相反的德国却是200万人有着三分之一的机械化。可见差距之大,然而如同开头所说,背后就是莫斯科让苏军不能再退。

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人员损失,到底是打赢了,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紧接着熬过漫长的寒冬,1943年7月,双方迎来了决战的时刻。同年7月5日,在苏德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库尔斯克会战打响,这是二战中最大的坦克会战、最大规模的对攻战役。

这一战决定着接下来的局势变化,是德军继续占据优势,还是苏军能大规模反攻收复国土。奥廖尔战役是库尔斯克会战的组成部分,由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西方面军左翼实施的进攻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奥廖尔突出部残敌。如果是库尔斯克会战是苏德战争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奥廖尔战役便是库尔斯克会战中重要的一环,所以苏军必须打赢。

为此苏军集中了三个方面军130万人,各种火炮21000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400辆,以及作战飞机3000余架。德军这边的兵力是中央集团军群近60万人,各种火炮7000余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200辆,以及作战飞机1100余架。看起来是苏军占优势,不过德军在奥廖儿建立了纵深梯次的防御体系,有完善的野战工事、工程障碍物和地雷场。

1943年7月12日凌晨,苏军向德军阵地实施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火准备,紧接着西方面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开始进攻。德军则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给苏军造成重大伤亡,三天后苏军的中央方面军加入战斗。此时苏联空军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权,法国诺曼底航空大队也在库尔斯克上方与苏空军并肩作战,莫德尔意识到失去奥廖尔只是时间问题。

德军越打越绝望,苏军却像是无穷无尽一般,不管从士气还是从真实兵力对比都没有打下去的可能了。甚至再打下去,德军这60万精锐,搞不好要尽数搭在这儿。就跟当年的基辅会战,苏军不也是越打越绝望却迟迟不撤退,结果六十余万人被合围歼灭。想到这儿,莫德尔遂跟希特勒请求放弃奥廖尔后撤至“哈根”防线,但被否决了。

不过显然局势由不得希特勒如何想,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德军需要从东线调动兵力去意大利,而奥廖尔面临被合围的危险,希特勒只好同意弃守奥廖尔。如果希特勒坚持到底,恐怕奥廖尔战役便是翻版的基辅会战,或许是不甘心。撤退路上,德军实行了残酷的焦土政策,8月5日苏军收复奥廖尔。

随即解放霍特涅茨、卡拉切夫,到16日苏军的进攻基本结束,战线稳定了下来。德军的黯然撤退是苏军的胜利,虽然付出代价也不少,但向西推进约150公里。解放了大片领土,为之后的向西方向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德军却再也无法弥补巨大的损失。8月5日奥廖尔解放这一天,也是莫斯科第一次鸣放礼炮,为九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授予奥廖尔荣誉称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