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塔姆沃思

贵州积极援助澳大利亚塔姆沃思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世界范围扩散,获悉澳大利亚塔姆沃思市医疗物资短缺后,我省黔西南州立刻筹集了一批医疗物资驰援塔姆沃思市,多方对接航空运输渠道,确保驰援物资尽快运达塔姆沃思市。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塔姆沃思市坐落于布里斯本和悉尼之间。2014年,贵州与该市开始友好交往;2016年,在省外事办(省对外友好协会)积极推动下,该市与我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缔结为友好城市。

“风雨同舟,共克时艰”,驰援物资上遥寄了贵州人民的真切祝福。在给塔姆沃思市的慰问信中,晴隆县表示将与之共渡难关、守望互助,希望塔姆沃思市早日战胜疫情,也期待两地进一步开展友好交流合作。

收到我省驰援物资后,塔姆沃思市市长库马瑞和市政厅负责人保罗本奈特在该市网站平台发布收到驰援物资的照片,对我省表达感谢。

塔姆沃思市市长库马瑞(左)和市政厅负责人保罗本奈特(右)接收黔西南州捐赠物资

随后,库马瑞市长发来感谢信,他在信中表示,“此次捐赠是提升我们友好城市关系的里程碑,彰显了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此时正值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期,你们的慷慨之举对我们来说可谓雪中送炭;此次捐赠所体现出的情谊向本地区人民传递了一种精神,即建立友好城市的最终期许是为了增进伟大的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交流”。目前,塔姆沃思市已将我省捐赠的医疗物资发放给该市医务人员及市民使用。据悉,2015年10月,应黔西南州政府邀请,塔姆沃思市市长库马瑞率团赴黔西南州参加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并与晴隆县签订建立友好城市意向书。2016年10月,在省外事办(省对外友好协会)的推动下,塔姆沃思市市长库马瑞率代表团再次访问黔西南州,与晴隆县正式签约缔结为友好城市,并就草地畜牧业、山地旅游产业、民族文化方面进行合作洽谈。2017年8月,应黔西南州政府邀请,塔姆沃思市市长库库马瑞一行3人赴黔西南州参加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并赴晴隆县考察交流。(记者 许邵庭)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中世纪早期伦敦的城市职能与空间布局

公元1世纪罗马人征服不列颠以后曾按距离罗马的远近,将不列颠划分为上不列颠省和下不列颠省,伦敦是上不列颠省的中心,而北方的约克则是下不列颠省的重镇,当时的罗马基督教在两座城市都分别设有主教,314年的阿尔宗教会议就曾有伦敦、约克和林肯的不列颠主教出席。

当罗马的军事力量在不列颠崩塌之后,信仰则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罗马军队的撤离一度让伦敦变为荒城,此时留在城里生活的大概就只有信仰坚定的基督徒了。公元596年,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一世派奥古斯丁率领56名教士再次前往不列颠传教,意图在不列颠重振基督教,再次向岛上的“野蛮人”播撒基督的福音。

奥古斯丁成功说服了肯特国王埃塞尔伯特皈依基督教,同时埃塞尔伯特的侄子,埃塞克斯国王塞伯特也接受了基督的福音。在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最初的计划中伦敦和约克将会分别作为不列颠南北的两个宗教中心。

601年格里高利在给不列颠大主教奥古斯丁的一封信中提到“我授权您使用这件披肩,目的是使您能够任命受您管辖的十二位主教,每地一人,但是,伦敦的主教将来总是必须由他自己的会议祝圣,并从神圣的罗马教会中获得一件荣耀的披肩一一由天主授权,我现在正在为其服务。”

可见,当时伦敦在不列颠教会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备受罗马教皇重视。但同时为了有意平衡各主教城市的权限,格里高利特意叮嘱奧古斯丁向约克也派遣一位主教以便在奥古斯丁死后约克不至于受制于伦敦,“但是将来伦敦城和约克城的主教之间有如下一点不同:他们中谁较早被授以主教职,谁的职权就大”。

最终,在埃塞克斯国王塞伯特的协调下,奥古斯丁在伦敦设立主教,而将大主教区设在坎特伯雷。604年,格里高利任命梅利图斯为第一任伦敦主教,并着手在伦敦修建圣保罗大教堂,伦敦成为基督教在不列颠的重要基地。

伦敦城内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筑是位于路德盖特附近的圣保罗大教堂,7-8世纪从路德门向西沿着舰队街和斯特兰德,向北到霍尔本的这片区域形成了一个商业定居点伦登维奇,959年在霍尔本的南侧建立了一个木制教堂:圣安德鲁霍尔本教堂。

由于伦敦是麦西亚王国通往欧洲大陆的门户,麦西亚国王奥法对其十分重视,奥法的宫殿就位于伦敦城墙内圣阿尔班教堂附近。奥法对伦敦如此重视,或许他想要把坎特伯雷大主教转移到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就像教皇格利高里最初希望的那样。

尽管麦西亚人控制了肯特王国之后,这一想法丧失了其必要性,但是这确实表明,伦敦在8世纪就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全国性的宗教中心。

阿尔弗雷德国王于886年收回伦敦并加以重建的时候,他的身边就有很多著名的教会人士,在城市的重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阿尔弗雷德也将土地授予了部分教会领主,这些领主往往都会有一个私人教堂,其教产后来可能属于一个大领主或地租所有者。

10世纪后半叶到12世纪之间,伦敦的教堂成倍的增加,其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大地产上的私人小教堂,教区教堂和特定群体兴建的教堂。私人占有的教堂是大多数,这一点同当时法国、德国的教堂类似。

教区教堂最常见的形式是作为豪华住宅的附属物,这类教堂的选址多是远离主要街道,相比之下,其他教堂则是占据了城市中更显眼的位置,例如位于街道中央或者街拐角。教区教堂在诺曼征服前的其他城镇也有发现。

第三种起源方式是与特定的社会团体有关的教堂,在中世纪,教堂也是吸引交通和世俗建筑的重要因素,教堂的周围往往交通便利,人员密集,泰晤士河沿岸的教堂说明了在10-11世纪这片地区是城市活动的重心继阿尔弗雷德之后下一个对伦敦的宗教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是克努特国王和其继任者忏悔者爱德华。

克努特信仰基督教,到他去世时伦敦的教堂数量己经达到25座,其中有八座是为了纪念挪威国王奥拉夫所建,一座以奥拉夫的儿字“殉道者”马格努斯的名字命名。在萨瑟克的图利大街的名字也与圣奥拉夫教堂有关。圣克莱蒙教堂可能对丹麦的军队和贸易商人开放,透过教堂的名字我们大致可以窥探这一时期的城市风貌。

1035年克努特国王去世后,“忏悔者”爱德华继位,由于爱德华从小是在诺曼底的修道院长大,所以他对英格兰文化并不感兴趣,也不居住在伦敦,而是在伦登维奇的索尼岛上的本笃会修道院里起居、斋戒、祈祷,并将修道院扩建成后来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座教堂与城内的圣保罗教堂同为伦敦的宗教象征。

贸易曾一度是伦敦存在的基础。自罗马时代伦敦就是罗马人在不列颠重要的贸易港口。泰晤士河岸精心建造的定居点,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与道路相接的伦敦桥,既可以通向资源丰富的不列颠腹地,又能连接通往北欧市场的航道,这些赋予了伦敦作为一个商业场所的持续生产力。

塔西佗在《编年史》中曾说,“这个地方虽然不是作为罗马的移民地而出名,却依旧是一个繁盛的中心,这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商人和店铺都集中在那里。”

罗马人离开后,伦敦的贸易一度被搁置,直到公元700年,这里再次成为一个商业中心,参与到不断增长的内陆和海外贸易交流中。虽然在盎格鲁一撒克逊的大部分时间里,伦敦一直处在王国的边疆,但仍是一座伟大的城市。

比德在730年写到,‘‘伦敦是‘许多人的集市’,它是英国商人和海外船只的贸易中心,早在罗马时代它就占据了位于北海、英吉利海峡和泰晤士河之间的西北欧交通系统的核心地位。尽管在随后的盎格鲁征服过程中,这里的贸易已有所减少和中断,但是在7-8世纪,它仍然是世界的中心之一,拥有一定的威望和权力。”

在7—9世纪的两百年间,伦敦处在麦西亚王国的控制之下,随着奥法国王对伦敦统治地加强,商业和贸易逐渐发展,铸币厂、市场和新的商业定居点初具规模。从麦西亚首都塔姆沃思到高度商业化的东部地区再到沟通欧洲大陆的商业网络,伦敦在其中占据了关键位置。

和平保障了伦敦的繁荣,同时,国王、教会和贵族的需求毫无疑问刺激了伦敦的商业贸易发展。在海外贸易的商品中有葡萄酒、陶器、玻璃甚至是丝绸和香料,这些供给明显是为了满足皇家和教会的需要。

不仅如此,伦敦主教和伍斯特主教的船只在经过伦敦时可以免交通行费,法兰克人的圣丹尼斯修道院在此处有一处贸易据点。但是此时由罗马城墙所划分出来的城市内部地区依旧人烟稀少,城市遭到破坏所产生的废墟阻塞了从桥上进入城市的通道,使得它的商业价值大打折扣。

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在城墙西面开辟了一个商业定居点,名为伦登维奇,主要的人口和贸易活动都集中于此,此处占地150英亩,巅峰时期可容纳5000-10000人口。伦敦处在几个王国交界的边缘,又位于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对于麦西亚国王奥法来说,伦敦正好是他所需的对外交流的窗口,进可以连接欧洲大陆,退可以沟通王国腹地,其便利的区位导致人口不断涌入伦敦,这个曾经在罗马人离开后一蹶不振的老城再次人声鼎沸。

从800年开始,伦敦的贸易需求有所萎缩,先前的贸易定居点逐渐缩小,城外还修建了一条防御性的沟渠,这一切都是北欧的维京人入侵带来的影响。

从830年开始,维京人的侵扰越来越频繁,据《编年史》记载,842年伦敦发生了大屠杀;851年,维京人率350艘船开进泰晤士河口,猛攻伦敦和坎特伯雷。最终,维京人的一支一一丹麦人占领了伦敦。丹麦人的入侵破坏了伦敦的贸易,但同时也为夹在威塞克斯、麦西亚和丹麦人之间的伦敦带来了新的可能。

公元886年,威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将丹麦人赶到东盎格利亚和诺森布里亚,重新夺取了伦敦,这既是对外敌的胜利,也是对邻国麦西亚的胜利,更是伦敦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为防范近在咫尺的丹麦人,阿尔弗雷德重修了古罗马时期的伦敦城墙,并按照撒克逊城镇的标准重新规划建设,铺设了城市的街道。

与罗马一不列颠时期的街道不同,阿尔弗雷德规划下的伦敦街道更像是在城市习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除了延续罗马街道风格和结构的齐普赛街和恩典堂街以外,其他的无论是街道还是小巷都像是被“塞进”城市地块中,为城市生活提供了便利。

而在靠近伦敦桥的街道则是为来自河口和海外的船只服务。在阿尔弗雷德的重建与治理下,先前名为伦敦维奇的贸易定居点被放弃,城墙内的生活再次成为城市的焦点。另一项证明伦敦在这一时期发生贸易复兴的证据则是铸币的使用。

英格兰货币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肯特王国时期。位于东部的肯特王国长期控制着通往法兰克地区的港口,肯特在与法兰克人保持经济联系的同时亦受到法兰克人使用货币的影响。而在奥法国王统治时期,才是英格兰独立铸币的开始,伦敦正是当时主要的铸币地点。

从9世纪末开始,经过维京人的占领和阿尔弗雷德的建设,伦敦的铸币数量不断增多,到了10世纪中期,伦敦己经是英格兰最大的铸币中心。后世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刻有铸造者名字的硬币,证实了伦敦铸币数量最多,甚至多于林肯和约克铸币数量的总和。铸币的使用表明了中世纪早期伦敦货帀经济的发展,这些铸币以“丹麦金”或者海外贸易的方式进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强了英国与北欧的经济联系。

到了10世纪,麦西亚和威塞克斯之间的区别很快就消失了,918年麦西亚和韦塞克斯合并。从那时起伦敦不再是一个麦西亚城市,而是变成了一个英国城市,更是一个致力于旅行和贸易的国际化都市。

历经动荡之后的伦敦重新归于平静,不但恢复了与欧洲大陆的贸易,而且在贸易功能上更加细分。从诺曼底、佛兰德斯、日耳曼和波罗的海港口发出的特定货物视其属性分别由不同的码头负责承接。

在克努特于1016年占领伦敦后,伦敦的地位已经隐隐超过了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统治中心温彻斯特。伦敦给克努特提供军事资金,作为回报,克努特借助维京人的贸易联系帮助伦敦建立了更广阔的贸易网络。

维京时代的伦敦展现出成为全国贸易中心的潜力,尽管自身制造业并不突出,却汇集了来自英格兰各地和海外的各式商品。11世纪和12世纪,伦敦的奢侈品贸易和日常贸易愈发繁荣,向北可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乃至今天的俄罗斯,向南则可至基辅、黑海和拜占庭一带,频繁的贸易往来为中世纪中晚期伦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伦敦在7世纪重新成为人口和商业中心,也从这时起,伦敦的事务幵始由王室官员管理,他们维持和平,收取贸易税,管理街道、市场等公共空间,并且满足君主的物质需求。根据7世纪的记录,这些活动由国王任命的“王之司法官”负责,他们管理着城外有数千居民的大型商业定居点。

9世纪末,阿尔弗雷德国王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城市管理人员的安排,日常事务由王之城镇治安官管理。但是,由于伦敦的重要地位和面临的复杂且不稳定的形势,11-12世纪该地区也安排有一位当地的官员同国王共同管理,这类职务一般是由跟国王关系密切的当地军事贵族担任。

除世俗官员外,伦敦主教亦可以作为国王在伦敦的代表在城市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伦敦政府的另一个特点是建立了一个管辖范围超过伦敦市的领土管理机构。

10世纪,在埃塞尔斯坦国王的统治下,伦敦有一个和平行会,属于伦敦主教和王室官员管理,但其管辖的范围却超越了主教辖区。并且12世纪上半叶,伦敦治安官还负责相邻郡县的管理。所有这一切表明了伦敦对周边地区独特的政治影响,以及从一开始王室就打算控制住伦敦的战略考量。

这时的伦敦还并不是英格兰的政治中心,国王仍旧常驻温彻斯特,但是在克努特和忏悔者爱德华时期,伦敦的政治地位逐渐抬升,其一大表现就是国王与伦敦的距离越来越近,并且开始在宗教建筑上面附加王权色彩,所以这一时期伦敦的王权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与宗教建筑是重合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伦敦城西的威斯敏斯特建筑群。

威斯敏斯特最初只是伦敦城西一块名叫索尼岛地区的本笃会修道院,克努特国王的儿子哈迪克努特就埋葬于此,因此这座修道院也开始具有了皇家陵墓的性质。爱德华即位后在修道院基础上进行了扩建,不仅修建了一座罗马风格的大教堂,还在教堂和修道院东侧建造了一座宫殿。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总长度超过320英尺,拥有三座后殿和两座尖塔,是当时英格兰最大的建筑。伹是就在大教堂完工不久,爱德华去世并葬在了该地。

在威廉登录英格兰之前,哈罗德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即位,成为第一个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的英格兰国王。尽管哈罗德的王冠并没有戴稳就兵败身死,但是他的这一举动无疑给大教堂印上了王权的烙印,自此大教堂与王权合法性、与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他之后登上王位的威廉一世同样选择在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此举意在表明其王位继承的正当性,同时也是为了安抚英格兰人民的情绪,进而巩固对这片土地的统治,不管是迫于无奈的选择,还是对教堂的主动接近,威廉一世的加冕行为彻底决定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王权象征地位。

不仅如此,其子威廉二世还对这一建筑群进行了扩建,在爱德华建造的宫殿的旁边新修了一座大厅以用作宫殿的延伸,而这座威斯敏斯特大厅既是国王加冕的仪式场所,又是日后国家议会召开的场地,王权与行政权在这座建筑上合二为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刺客信条:英灵殿》图文攻略-主线:拉格纳之子

来到雷普顿后在教堂找到正在玩弄囚犯的伊瓦尔,交谈后跟随他前往营地与乌巴和西格德会面。

此时帐篷里一个名叫托娜的女领主正在与乌巴争吵,但被同行的伊瓦尔吓退。之后几人一起商讨统治莱斯特郡的下一步计划,乌巴准备抓住现任国王伯格雷德并逼迫他让位给西奥武夫,一个可以“公平”统治撒克逊族和丹族的人,之前也曾是伯格雷德之前的家臣。而当务之急就是攻下塔姆沃思要塞并活捉伯格雷德。

来到路口与乌巴等人会合,而伊瓦尔也带来着西奥武夫之子——西奥伯特一同出现。

众人一同骑马前往塔姆沃思战线,来到城下后向伯格雷德叫阵,这位老国王仍带着最后的家臣雷奥夫勒斯做最后的抵抗,先礼后兵,既然谈判破裂,只好准备攻坚,回到战线营地与队长交谈准备一举拿下

所有人都在做着最后的战前准备,而西奥伯特却找到艾沃尔表示自己不想向昔日旧友雷奥夫勒斯拔剑相向,但战争面前是没什么旧情可言的。

不久战斗的号角吹响,这场攻坚战与之前相同,一路杀进去,来到山顶的城堡前干掉最后两个精英突袭者即可结束战斗,与突袭者战斗时大部分情况近战会无法集中,多利用远程或防反处决。

众人进入城堡后发现这里空无一人,看来国王在就逃离了要塞,而在大厅中房间中可以找到一封信件,交给乌巴后他一眼认出这是之前那个女领主托娜的氏族符号,这位领主两头通吃十分精明,众人决定前往托娜的部落并找她问出伯格雷德的藏身之处。

临走前,西奥武夫就儿子的事情向艾沃尔道谢,但也表示希望自己的儿子得到应有的锻炼。

从友好交往到守望相助: 贵州·澳大利亚塔姆沃思市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塔姆沃思市,坐落于布里斯本和悉尼之间。2014年,贵州与该市开始友好交往;2016年,在省外事办(省对外友好协会)积极推动下,该市与我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缔结为友好城市。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世界范围扩散。我省心系友城,指导各市州外事部门主动开展国际友城互助。获悉塔姆沃思市医疗物资短缺后,黔西南州立刻筹集了一批医疗物资驰援塔姆沃思市,多方对接航空运输渠道,确保驰援物资尽快运达塔姆沃思市。

“风雨同舟,共克时艰”,驰援物资上遥寄了贵州人民的真切祝福。在给塔姆沃思市的慰问信中,晴隆县表示将与之共渡难关、守望互助,希望塔姆沃思市早日战胜疫情,也期待两地进一步开展友好交流合作。

收到我省驰援物资后,塔姆沃思市市长库·马瑞和市政厅负责人保罗·本奈特在该市网站平台发布收到驰援物资的照片,对我省表达感谢。

塔姆沃思市市长库·马瑞(左)和市政厅负责人保罗·本奈特(右)接收黔西南州捐赠物资

随后,库·马瑞市长发来感谢信,说到,“此次捐赠是展示我们友好城市关系的里程碑,彰显了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此时正值我们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病的时期,你们的慷慨之举对我们来说可谓雪中送炭;此次捐赠所体现出的情谊向本地区人民传递了一种精神,即建立友好城市的最终期许是为了增进伟大的中澳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交流”。

2015年10月,应黔西南州政府邀请,塔姆沃思市市长库·马瑞率团赴黔西南州参加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并与晴隆县签订建立友好城市意向书。

2016年10月,在省外事办(省对外友好协会)的推动下,塔姆沃思市市长库·马瑞率代表团再次访问黔西南州,与晴隆县正式签约缔结为友好城市,并就草地畜牧业、山地旅游产业、民族文化方面进行合作洽谈。

2017年8月,应黔西南州政府邀请,塔姆沃思市市长库库·马瑞一行3人赴黔西南州参加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并赴晴隆县考察交流。

当欧洲为难民发愁时 这里却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科幻电影里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画面——在未来世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将从字典里消失,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地球上不同种族都将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协同工作和生活。

但在当今,电影里世界大同的愿景似乎不太现实,人们看到了种族之间太多的纷争。然而,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威尔士,有一个叫做塔姆沃思的小城,却为世界呈现了多种族友好共生的缩影,它为世界各地的难民和移民打开了大门,而新移民都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早在2006年,塔姆沃思因一起当地居民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事件“克罗纳拉海滩暴动”而拒绝接受5个苏丹难民家庭。

当时的塔姆沃思市长在采访中表示,当地12名苏丹人中,8名都因为或大或小的案子接受过审讯,有人危险驾驶、有人。“这些人不尊重权威,他们来自一些肺痨和脊髓灰质炎肆虐的国家,我们怎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塔姆沃思的决策和市长的言论受到全国的抨击,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最终社会和舆论的压力让塔姆沃思屈服。2007年1月塔姆沃思市长决定接受这些苏丹难民。

2007年索恩和表姐曼扬被联合国重新安置,“我非常开心能够来到澳大利亚,得知有表姐的陪伴我更加感到安慰。”

曼扬在2010年来到澳大利亚,他俩便作为一个家庭于2015年被安置到塔姆沃思。“这里很安全,我们不用再为听见枪声或者看见军队而担惊受怕了。我们很幸福,有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和其他一些移民一样,他们可以一边在当地的食品工厂上班,一边接受教育,他们可以不用担心枪林弹雨的威胁,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了。

Po Ko Ko 出生在缅甸和泰国交界的一所难民营,是克伦尼族人。克伦尼族人口稀少,仅占缅甸人口的1%。他和妻子克里斯特贝尔在联合国的帮助下于2009年跋涉千里来到了澳大利亚,随后搬到了塔姆沃思,家庭也不断增加了新成员。

贝尔在采访中说,“语言和文化是一个障碍,但是我们一直在学英语也在努力工作。我们的孩子在这里也适应的很好、进步得很快。”

一对中国夫妻李歌和查理带着9岁大的儿子詹姆斯,于2014年技术移民到塔姆沃思,目前已经申请成为永久居民。

李歌认为移民到塔姆沃思是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到过澳大利亚,所以这也是一个探险。他们一家从北京过来,很喜欢这里安静和没有压力的生活方式。“我们感到很自由。”

塔姆沃思人口接近4.3万,但有超过80多个民族在这里“共生”。塔姆沃思政府承诺为难民提供住宿、教育以及其他生活服务。

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当地的教堂、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都表示会为安置移民贡献一份力量,为难民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以让其尽快的适应当地的生活。

“多元文化塔姆沃思”是其中一个帮助难民的机构,其成立者艾迪惠瑟姆已经支持这项事业20多年了。这个组织的服务多种多样,提供英语课程,寻找住所,办理护照,找工作和学校,还致力于帮助移民维护工作中的福利和权益。

“多元文化塔姆沃思”越来越壮大,很多曾经接受过帮助的移民又反过来加入组织作为志愿者来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艾迪惠瑟姆在采访中表示,“我去过一些社区、印度社区,以及中国社区,去了之后突然意识到这些地方并不是孤立的,里面既有本地人,也有其他民族的人,这一点让我很开心。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孤立别人不是个好办法。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这个地方可以不分你我。”

在美国,特朗普先后颁布两版禁止几个国家的人进入美国的“旅行禁令”,声称是阻止“坏人”进入美国,保护国家安全。

在欧洲,源源不断的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地区的难民涌入,数量急剧上升的难民潮,已经超过欧洲各国的收容能力。

德国是目前为止接受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超过20万难民滞留德国,入境难民超过60万。但是,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国政府与民间组织并没有对难民危机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足够的住房和后勤供应,基础设施的短缺也是欧洲接受难民之后的日子变得局促。

同时,因为难民过多涌入,大量占用了原本欧洲国民的设施和福利,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国民强烈的抗议,丹麦、瑞典更是爆发了反难民冲突。如今难民危机下的欧洲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寻求解决难民危机的方法也是当下欧洲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如果说特朗普面临的是“是否接纳”的问题,那么欧洲各国面临的则是如何将迎进门来的难民安置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这一难题。不知道远在南半球的塔姆沃思这一小城的多元共生模式能否为欧洲各国提供一丝借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刺客信条英灵殿塔姆沃思堡垒飞舞的纸张拾取方法

刺客信条英灵殿中塔姆沃思堡垒中的文物飞舞的纸张很多玩家不知道该怎么拾取,下面一起来看刺客信条英灵殿塔姆沃思堡垒飞舞的纸张拾取方法。

刺客信条英灵殿中在塔姆沃思堡垒的文物飞舞的纸张在空中,我们需要爬到高处然后信仰之跃下来纸张才会触发,然后开始跑酷,难度比较高,建议学习时间减缓的技能后开启再信仰之跃直接拾取。

查看更多《刺客信条:英灵殿》攻略标签:复制本文地址阅读本文后,您的心情是:(选择后可查看结果)恶心

健康游戏提示: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英国的首席子爵祖辈跟随国王战死沙场当代子爵成为拍卖行经理

今天,我们介绍英格兰的首席子爵——赫里福德子爵,由于英国(UK)贵族排序是按英格兰、苏格兰、大不列颠、爱尔兰和联合王国的顺序进行排序,因此英格兰的首席子爵也就是英国的首席子爵。

目前,英国共有112名子爵,分别属于英格兰、苏格兰、大不列颠、爱尔兰和联合王国的贵族爵位,不包括已与更高级别的爵位合并(通过婚姻或爵位升迁),仅作为附属头衔使用的子爵。1800年《联邦法案》之后建立的爱尔兰子爵比旧的联合王国子爵排名靠前,也比所有的联合王国子爵排名靠前。

赫里福德子爵(Viscount Hereford),1550年设立,是最古老的英格兰子爵,第19代子爵罗宾·德弗雷克斯(Robin Devereux),1975年8月11日出生 。罗宾·德弗雷克斯曾就读于斯托学院和东安格利亚大学,毕业于1998年,拥有艺术和建筑学和史学双学士学位。罗宾·德弗雷克斯于1998年加入博纳姆拍卖行 (Bonhams Auctioneers),2007年担任估值经理,2010年担任英国部经理,2017年担任私人客户经理。2004年,他在父亲去世后世袭成为第19代赫里福德子爵,同时世袭了家族的另一个爵位——第16代布罗米奇堡的德弗雷克斯男爵。他目前是伦敦圣詹姆斯的一个绅士俱乐部“Whites”的会员。他于2010年6月12日与衣料设计师路易莎·奈特结婚,育有女儿Sophia Emily Florence Devereux(2013年1月12日出生),2015年2月11日儿子亨利 ·沃尔特·德波鸿·德弗雷克斯(Henry Walter de Bohun Devereux)出生,成为爵位继承人。

赫里福德子爵是英格兰贵族中最古老也是唯一现存的子爵,因此是英格兰的首席子爵。1550年,英王为第10代查特利的费雷尔男爵(Baron Ferrers of Chartley)沃尔特·德弗雷克斯(Walter Devereux)设立了子爵爵位。

德弗雷克斯家族是诺曼人后裔,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后该家族来到英格兰,统治着赫里福德郡的莱昂沙尔和博登汉姆,将其作为主要领地。沃尔特·德弗雷克斯爵士与第8代查特利的费雷尔女男爵安妮·费雷尔(死于1469年)结婚,被传召到议会成为了查特利的费雷尔勋爵,1485年在博斯沃思战役(Battle of Bosworth,如上图所示)中与亨利七世并肩作战并战死沙场。他阵亡之后儿子被封为第8代男爵,与布奇子爵威廉·布奇的女儿、第1代埃塞克斯伯爵(和第5代布奇男爵)的孙女西西里结婚,他们的儿子世袭成为第9代男爵,跟随亨利八世参加法国战争,由于立下战功于1550年被任命为英格兰的赫里福德子爵。

他次子理查德·德弗雷克斯爵士的儿子沃尔特·德弗雷克斯世袭成为第2代子爵,在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代的一名杰出战士。1569年,赫里福德勋爵作为陆军元帅被派去北方叛乱,1573年率领一支远征队占领阿尔斯特(Ulster)。1570年,他继承了传自曾祖母塞西尔·布奇的第8代布奇男爵的爵位。1572年,国王又为他恢复了在1540年已经绝代的、由布奇家族持有的英格兰的埃塞克斯伯爵爵位。

他死后,他的儿子罗伯特成为第2代埃塞克斯伯爵、第3代赫里福德子爵,他原本是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非常信任的宠臣和士兵,但是在多年后公然反抗女王,试图在伦敦发动叛乱,因此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1601年2月25日在伦敦被斩首,伯爵爵位也被没收。

1603年,他的儿子罗伯特被恢复了爵位,成为第3代埃塞克斯伯爵、第4代赫里福德子爵,在内战中以议员身份参战,领导议会军在内战的第一场主要战役——埃德希尔战役中(如上图所示)抗击查理一世。第3代伯爵于1646年9月14日去世,10月19日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参众两院都参加了葬礼,但是他死后埃塞克斯伯爵的爵位就绝代了,沙特利的费雷尔男爵和布奇男爵也被搁置了,只有子爵爵位仍在传承。

第4代赫里福德子爵的堂弟沃尔特·德弗雷克斯爵士在1646年成为第5代赫里福德子爵,曾在下议院担任伍斯特、塔姆沃思和利希菲尔德等地议会的代表。第5代赫里福德子爵是第1代子爵的四子、1611年设立的沃里克郡布罗姆维奇堡的德弗雷克斯准男爵爱德华·德弗雷克斯阁下的长子,爱德华·德弗雷克斯阁下在布罗姆维奇堡拥有土地和庄园,曾在下议院短暂地为塔姆沃思服务过。

子爵爵位一直传承到他的孙子第7代子爵,但是他在1683年9岁时早逝,他的弟弟成为第8代子爵。第8代子爵去世时没有任何后裔,第5代子爵的弟弟弟乔治·德弗雷克斯爵士的曾孙成为第9代子爵,在1700年继承爵位之前,曾任蒙哥马利郡的议会议员,1711~1714年任蒙哥马利郡的郡尉。

1740年,他的儿子成为第10代子爵,在继承爵位之前的20年一直是蒙哥马利郡的议会议员。第10代子爵没有男性子嗣,乔治·德弗雷克斯爵士的另一名玄孙成为第11代子爵。

第15代子爵是罗伯特牧师大人(Reverend Robert)。从1924年起,第17代子爵居住在赫里福德郡的汉普顿庄园(Hampton Court, Herefordshire)。1972年,他的孙子第18代子爵将汉普顿庄园卖掉,在牛津郡的哈塞利庄园(Haseley Court, Oxfordshire,如上图所示)安家,1982年他又放弃了这处庄园,在巴哈马拿骚附近的利福德礁(Lyford Cay)定居。他的儿子在2004年成为第19代子爵。

赫里福德的子爵尽管是英格兰贵族中的高级子爵爵位,但是也是3个英格兰子爵中唯一没有更高爵位的一个。

赫里福德的子爵的纹章中间主体是子爵的盾徽,盾徽中间是红色条纹,上方3个红色圆形。左侧支持者是一只白色恶犬,左侧支持者是一只红色独角兽。盾徽上方是子爵花冠、子爵头盔和一只恶犬的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英军麦西亚团的军事吉祥物:斯瓦莱代尔公羊和公牛梗

今天,我们介绍“麦西亚团(柴郡、伍斯特、森林人和斯塔福德)”的军事吉祥物,一只公羊,英国贵族、第12代德文郡公爵负责向该团提供公羊,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英国贵族与英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似乎也证明了英国贵族还远远没有没落。

麦西亚团的吉祥物“德比”是一只斯瓦莱代尔公羊,这是从伍斯特郡和舍伍德森林人团继承下来的传统。英国陆军麦西亚团(Mercian Regiment)成立以来,第12代德文郡公爵就为该团提供斯瓦尔斯代尔公羊作为吉祥物。第30代吉祥物被称为“下士德比三十世”,它在2015年11月27日去世。

继任者被称为“列兵德比三十一世”,2016年2月20日宣布它担任该团吉祥物,于2017年9月1日去世。2017年12月,德文郡公爵和公爵夫人在查茨沃斯宫向麦西亚团提交了“列兵德比三十二世”,麦西亚团团长、军官级大英帝国勋章(OBE)获得者威廉姆斯斯准将接见了这只公羊。

2019年,“列兵德比三十二世”参加了塔姆沃思狂欢节,并担当领队重任,据他的饲养员称,这是列兵德比一生中进行的最长的。

麦西亚团还通过第4营(4 Mercian)与斯塔福德郡团的前吉祥物小狗“警卫员”(Watchman)保持着联系,“警卫员”现在作为斯塔福德郡团协会的一员履行职责。斯塔福德郡团于2007年解散后并入麦西亚团,此后“警卫员”还在参加公共活动和时加入麦西亚团3营(斯塔福德)。麦西亚团3营解散之后,“警卫员”就加入到麦西亚团4营。

自1882年以来,斯塔福德郡的各个团都有一只斯塔福德郡公牛梗作为他们的吉祥物,品种是斯塔福德郡黑色牛梗,狗的血统来自坎诺克。二战之后,斯塔福德团开始给吉祥物起名为“警卫员”。1949年以来,共有6代警卫员,目前的吉祥物是“上等兵警卫员六世”, 2019年3月5日上任。

图注:2016年11月10日星期四,斯塔福德郡团给“警卫员五世”过生日。

尽管已经不再担任斯塔福德郡团的军事吉祥物,但是仍是斯塔福德郡团协会的吉祥物,因此“警卫员”的世代排列也没有断,从最初的“警卫员一世”延续到目前的“警卫员六世”,仍由特伦特河畔伯顿的人们赠送。此前,“警卫员”还与西米德兰兹团和其预备役团一起。

“警卫员”吸引了很多公众的兴趣,它象征着斯塔福德郡许多城镇(或行政区)的自由,包括莱姆行政区下的塔姆沃思和纽卡斯尔。英军的吉祥物都有很好的传承,一直会使用“警卫员”的名字,当吉祥物去世或者驯养员退役时,英军会选出另一只斯塔福德郡的公牛梗小狗来换代。“警卫员”去世时,部队要为其举行全规格的军葬礼,埋葬在斯塔福德郡特伦特河畔伯顿的圣爱德华兹广场。

下一期,我们将介绍麦西亚团的制服和配饰,也比较有特色,是冷门军事小常识,敬请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